曰批试看三分钟/麻豆cheapwindows/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小泽玛利亚/91av在线网站

華羊文化傳播
蘇軾:好的人生,能講究,也能將就

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寫道:“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


這大概就是對蘇東坡最好的詮釋。


蘇軾二十歲中進士,可謂少年得志,中年以后,從北到南,卻是接連被貶,直到被貶到遙遠的海南島。


就是這跌宕起伏,四海飄零的一生,卻被蘇軾過得有模有樣,有滋有味。


身處順境,他能享受最好的,能講究。


身處逆境,他能承受最壞的,能將就。


這份豁達和修養,讓我們這些后來人,不由得一贊三嘆。


 


從學士到農夫


在仁宗嘉祐二年,蘇軾考中進士,在參加考試的三百八十多人里名列前茅,很多人窮盡一生,也未必能進士及第,可那年,蘇軾才只有二十歲。


歐陽修對他的文章贊賞不已,但是因為誤認為是好友曾鞏所寫,為了避免閑話,把他列在了第二名。


考中之后,考生要修書一封,感謝恩師,蘇軾也不例外,歐陽修讀完蘇軾的信后,他說:“讀蘇東坡來信,不知為何,我竟喜極汗下,老夫當退讓此人,使之出人頭地”,他甚至還對自己兒子說,“記著我的話,三十年之后,無人再談論老夫”。


歐陽修的推崇,讓蘇軾很快就名動京城,他一下變得炙手可熱,人們爭相傳誦他的文章,私下里人們找他題字,宴會上歌女找他填詞,人們以為東坡手里會一直握著筆,寫他的錦繡文章,誰料想,不久之后,筆被擱下,他被迫抬起犁頭,從學士變成了農夫。


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因為在一篇謝表中對新法多有不滿,因此被新黨構陷,尋章摘句,竟然被羅織成欺君罔上的死罪。幸得高太后求情,王安石聲援,蘇軾才僥幸逃得一死,被貶黃州。


蘇東坡帶著一家老小在黃州落腳,黃州是一個窮苦的小鎮子,過去優渥的生活自此絕緣,從云入泥,心理落差之大,外人著實無法想象。


因為生活拮據,他不得不開墾荒地,自己種糧食吃,建筑房屋、自己打井、移栽樹苗,筑造水壩,儼然老農一般。


這是蘇軾這一生第一次下地務農,他頂著太陽耕田、插秧、灌溉,以前手里拿著精致的毛筆,書寫的是眾人稱頌的文章,如今卻是扶著沉重的牛犁,在山野中耕田。


他寫道:


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

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


但是,他卻并沒有被生活打倒。他很快接受了現實,成為了一個合格的農夫。


看到地上冒出麥苗,他會歡喜的像個孩子,看到稻穗飽滿,他會得意滿足。


東坡田里耕作,越來越覺得自己像當年避世隱居的陶淵明,他甚至把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改編成一首歌,然后教給一起耕作的農人來唱,他自己拿著小棍,在牛角上打著拍子,和大家一起唱,一時間,山野之中到處是歡聲笑語。


 


從羊肉到豬肉


宋代宮廷規定:“飲食不貴異味,御廚止用羊肉”。


宋真宗時御廚每天宰羊350只,仁宗時每天宰羊280只,到宋神宗時雖引進豬肉消費,但一年仍要消耗“羊肉43萬4463斤4兩”,而豬肉只用掉“4131斤”,不及羊肉的零頭。至于一般的士庶貧寒,只有在逢年過節或是宴請貴客的時候,才能咬咬牙買來嘗嘗鮮。


豬肉因為寄生蟲和味道的原因,不受大家的喜歡,只有下層勞苦人們才會買來吃。


蘇軾在京城時,無論是皇家的賞賜,還是賓客宴請,吃的都是上好的羊肉。


在黃州,因為甚是貧窮,蘇軾根本買不起羊肉,沒辦法,他只能選擇吃豬肉。


他說,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因為當時豬肉并不好吃,所以蘇軾煞費苦心,開發了新的做法,他饒有興趣的寫下《豬肉頌》,


洗凈鐺,少著水,柴頭罨煙餡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如今,東坡肉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美食,而東坡那份樂觀的精神,也鼓舞著在逆境中前行的每一個人。


 


最好的硯臺,最壞的書房


蘇軾詩詞繪畫無一不精,在藝術上的造詣可謂登峰造極,正因如此,他自己對硯臺十分講究,他一生收集了很多名貴的硯臺,比如,蘇軾曾經用的一方端硯,呈瓦形狀,色如豬肝,中有冰紋,敲擊有鏗鏘之聲,猶如石磬,正上方雕著一個獨角獸,面如獅,下巴有須,五爪登云,二目觀日,可謂精美絕倫,并且還有藏寶篆書小印,可謂價值連城。


曾經的蘇軾,寫詩作文一定要匹配最好的硯臺,他在這方面的講究也是當時大部分文人不能比的。


紹圣四年(1097年),蘇軾以62歲高齡被放逐到海南島,海南地處蠻荒,文教不興,在歷史上從未有人科舉及第,于是蘇東坡身體力行,辦教育、開學堂。很多人聽說蘇東坡在海南授課,不遠千里追到海南,跟隨蘇軾學習。


而當時,蘇軾的硯臺大多都已經遺失,他甚至連一個像樣的書房也沒有,很多書都只能靠他自己手抄,當地又悶又熱,他經常汗流浹背地抄書,一抄就是大半天,汗水浸透衣裳,他也毫不在乎。


他能用最好的硯臺,卻也能用最壞的書房。


在他離開海南不久,海南的姜唐佐就舉鄉貢,蘇軾興奮地題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


對于一個蠻荒之地,完成了科舉的零突破,確實稱得上是“破天荒”了,時至今日,海南依然留存著東坡村、東坡井、東坡路、東坡帽甚至還有東坡話。海南人一直把蘇東坡當成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



這就是蘇軾,他可以是揮毫潑墨名動京城的蘇學士,也可以是早起晚歸,扶犁耕田的東坡居士。能在京城享受羊肉,也能在黃州做他的豬肉,他能對硯臺精益求精,卻也能在簡陋的書房完成對海南的文化開拓。他能享受命運的饋贈,也能承擔命運的打擊,無論好的壞的,他都能變成生命里的風景。這大概就是蘇軾的魅力吧。


廣州華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廣州市番禺區西環路1165~1185號置業大廈5樓
聯系人:Ms Ma 手機:18665670715 電話:020-84788115 郵箱:cycyccy@vip.sina.com 備案號:粵ICP備16036371號-2 瀏覽量:1553465
粵ICP備16036371號-2
免責聲明
制造基地-工場電子商務-亞馬遜日本采購交流論壇智能保姆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