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厄,
是人生的常態
《西游記》原著中有一個細節,很少有人在意。
當三藏法師在流沙河遇阻,見到沙悟凈的時候,他脖子上掛著的并非念珠,而是9個骷髏頭。
用沙僧自己的話說,那是被他吞下的9位取經人的“遺物”。
原來,三藏法師和沙悟凈并非初遇,他們早已有過九世宿緣。
歷經九世的苦難,最終才能取得真經。
那個在我們眼中膽小、懦弱的唐三藏,一路蹣跚,卻始終步履堅定,將一個又一個的坎坷拋在了身后。
“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雙膝顫抖仍然往前走。”
度厄,是人生的一種常態。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人生變化萬千,遇到它并不代表不幸將要來臨,也許它只不過是命運對你的考驗。
有大格局,
方能過好小日子
《紅樓夢》中大部分下人,都讓兒女進賈府繼續當奴才,皆因這是一份好工作,鉆營得好,事少錢多還有面子,世代為奴又有什么關系。
賴嬤嬤卻做了一個完全相反的決策,為剛出生的孫子賴尚榮贖了身。
在她的未雨綢繆之下,賴尚榮不但沒當接班奴才,而且照著“公子哥兒似的讀書寫字”的方式培養,并靠著賈府的關系,捐了個縣官,徹底擺脫了固有社會階層。
她教育孫兒:“縣官雖小,事情卻大,作那一處的官,就是那一方的父母。你不安分守己,盡忠報國,只怕天也不容你!”
一句話,就顯出了老太太的格局。
這個老嬤嬤,面上恪守奴才本分,實則善用資源借力,對外長袖善舞,對內嚴于律己,既能悶聲發大財,也能抓住機遇完成階層逆襲,最終帶領整個家族華麗轉身。
人生在世,境遇迥異,正是當下的格局,才決定了未來的出路。
達觀感恩,
必得福報
知足,
是最大的富足
很喜歡《西游記》中的一首詞:
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
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
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
那天,師徒4人在冰天雪地中,被困通天河。
雖然河水結冰,但是仍然有沉沒的危險,可此時卻見無數人影在上面匆忙奔走。
唐僧疑惑,向鄉民詢問緣由,得到的答案卻是:
于是,連一向淡泊高遠的三藏法師也不由得感嘆道:“世間事惟名利最重。”
這是三藏法師的自省:人只要不知足,便會被名利束縛,甚至舍生忘死地被名利驅使。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
人生本不苦,苦的是欲望過多;人心本不累,累的是索求太甚。
人這一生,赤條條來赤條條去,萬般皆帶不走,唯知足,才能獲得最大的富足。
會做人,
也能成就大事業
《水滸傳》中的宋江,不管逃到哪兒,都有人幫他,有人保護他,這正是他在江湖上做人成功的地方。
在梁山好漢當中,宋江可以說是“文無安邦服眾之才,武無定國安民之技”,盡管文韜武略都不濟事,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為何大家推舉他?
宋江還是小史官時,就很會做人,他把一個縣衙里上至知縣下至跟班跑腿,全都打點得服服帖帖。
有人稱他為及時雨、有人贊他是孝義黑三郎。都說“金杯銀杯,不如人的好口碑”,宋江的仗義疏財使得自己好名聲在外。
上梁山后,對待各兄弟也相當大方,十分懂得聚攏人心。而且,必須承認宋江確實深謀遠慮,在晁蓋時期,梁山起義的規模并不是太大的,而宋江上山以后,梁山起義的規模迅速擴大,就像滾雪球一樣。
生活中,做人有多大胸懷,就會有多成功。
面對逆風局,
打下去,才會有機會
《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少年貧賤,半生漂泊,兩失徐州,棄逃樊城,敗走漢津……命運讓他屢戰屢敗,他卻選擇了屢敗屢戰。
從寄人籬下到占據荊、益二州,從一無所有到三分天下,劉備有運氣,有貴人,但更多倚仗的,則是劉備本人的一顆恒心,是他失意時永不言敗的堅持。
縱使已經百折,依舊不撓。
連他這一輩子最大的敵人、那位意氣風發、戰績赫赫的曹孟德,都曾經舉杯對他說,天下英雄,不過你與我兩個人而已。
我們這一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諸葛亮一樣,天賦異稟,滿身技能,一路開掛;
也很難像孫權一樣,含著金湯匙出生,有家族親人為你鋪好花團錦簇的前路。
普通人更可能是像劉皇叔那樣,手握一副并不怎么樣甚至有點稀巴爛的牌,但依然要堅持把它打下去。
因為只有打下去,才有贏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