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文化
高洪:中日友好相處是歷史大趨勢
高洪:中日友好相處是歷史大趨勢
環球網 2018-05-05
近期,中日關系改善勢頭提升。習近平主席于4日晚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進行首次電話會談,并就朝鮮半島問題進行溝通。李克強總理將于8日前往東京出席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并首次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而根據日媒的消息稱,安倍晉三有可能于今年秋天首次正式訪問中國。這些都說明了中日關系在改善磨合過程中邁出了新的步子。
中日關系的改善不僅來自雙方的互動,更是中國領導人幾年來親力親為的結果。從去年5月,派特別代表團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至今,安倍政權在改善雙邊關系上確實做出了些努力。這是值得肯定的。當然,對于日本方面釋放的一些信號,中方也積極予以配合,由此才使得中日關系能夠從此前的低谷逐漸回暖。人們還記得,自2012年底第二次安倍政權再次成立以來,日本在編織中國包圍網、遏制中國、炒作南海問題上最為積極,但是中國發展周邊外交關系的態度歷來是明確的,既注重明辨歷史是非,又堅決捍衛國家主權,積極發展周邊外交,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中“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的關系”的睦鄰外交思想。因此,筆者認為與其說中國調整了對日外交政策,倒不如說中國一直堅持積極且行之有效的周邊外交方針。
對于中日關系的發展前景,筆者持謹慎樂觀的看法。按照人類進化發展的歷程來看,從野蠻走向文明是歷史趨勢。中日兩國之間過去有過戰爭、有過仇恨,現在對一些課題還存有齟齬分歧,但是中日兩國未來和睦友好相處必然是大的歷史趨勢。
同時,中國的經濟正在騰飛、綜合實力不斷提升,中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接近世界舞臺中央。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獲得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這也就使得中國今后必將有能力、有信心把控中日關系發展的大方向。
當然,筆者認為在中日關系上我們也不能盲目樂觀。誠然,安倍晉三從去年開始在對華關系上說了很多好話,但是他做的顯然沒有他說的好。我們應該清楚,中日兩國結構性矛盾還存在,日本的發展戰略目標也并不與中國一致,這就使得日本不可能完全真心實意地改善雙邊關系,而且安倍政權可以說是日本戰后歷代政權中在政治上最為保守、在歷史問題上最為悖謬的政權。這其實也就為中日關系的未來發展留下了不穩定因素,我們仍需要在堅持原則立場的前提下,積極推動改善關系大局,同時遏制可能出現的反復與波折。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當下,中日兩國的交往主要還是集中在政府層面,而民間的交流溝通還很不充分,特別是日本民眾對于中國的發展、崛起還存在某種誤解和偏見,諸如“中國威脅論”及其變種的“中國霸權論”“中國傲慢論”在日本依然有著一定的市場。因此,筆者認為我們今后應該積極向日本各界,特別是日本老百姓說明闡述中國的和平發展目標,打消日本民眾的疑慮。唯有中日兩國人民的真正和解,才能確保兩國關系的行穩致遠。(作者是中國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員)
免責聲明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