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
1、 吃日本料理,盤子多;吃日式快餐,格子多。一盤一格一菜,味純正,不串味。火車便當也如此。
2、 日本孩子不吃早餐的比例幾乎為零,部分得益于2005年起,依“食育基本法”,食育與國民教育中的智育、德育、體育并列。
3、 用手機掃描食品外包裝上的QR碼,能獲得食品生產者、農藥與肥料使用,甚至烹調方法 等信息。這叫質量安全追溯系統。
4、 雖然都標了“消費期限”(保質期),但消費者只能買到沒過“賞味期限”(保鮮期)的食品。 而且按“1/3規則”的行規,過了生產日期至保質期1/3以上時間的食品就不允許進商鋪。
5、 去較為高檔的餐廳,一人一份的餐單印在再生紙上,精美得像書法作品和工藝品。
6、 去蟹屋,能吃到肢解完畢、肉甲兩分又組成原蟹樣子的蟹,毋須再動鉗傷牙。不存在“拼死吃河豚”,河豚魚刺身、魚火鍋一定是由獲得了河豚烹飪專門執照的廚師主理。
7、 去大食堂吃完飯,人人把餐盤拿到洗碗處,自己洗碗和分類。
8、 超市有冰塊機,買了冷凍食品或雪糕,可自己弄冰塊裝在袋子里冰鎮。
9、 日本總人口與自動販賣機數量的比例是21:1。除了飲料、煙酒,還能在自動販賣機上買到點心、冰淇淋、烏龍面、拉面、關東煮、面包、漢堡。
10、東京的自來水可直接喝,在家喝,在商場喝,在地鐵里喝,買直接灌裝成瓶的“東京水”來喝。背后,是水道局每天對全市的 131處水龍頭做50項檢測并于當天向市民公布的功課。
住
一戶建住宅
1、 40 歲以下的日本人,10 人有 6人在租房;30 歲以下的日本人,100 人中只有 7.5人擁有自己的住房。
2、在東京市中心城區買塊地皮,自建永久產權的獨棟住宅(一戶建),總價不超過在北京四環內一套 100 平方米的商品房。
3、在賓館房間和公共洗手間,帶加熱和屁屁沖洗裝置的電動馬桶圈已成標配。坐墊的溫度和沖洗模式皆可選擇。
4、賓館前臺備著雨傘借給客人。客人回來進大門前,拿傘在去水夾里來回劃幾下把雨水吸干,再插入傘套機為雨傘上套,再還給前臺。
5、住房缺防盜門,陽臺缺鐵柵欄,花盆屋外臨街放,不怕偷。
6、窗臺刷的是環氧樹脂或防水漆,不溶于水,灰塵濕擦易拭。
7、膠囊旅館每個膠囊2米長、1米寬,1米高,但臺燈、電視、充電插座、上網區、洗衣間、餐廳俱全,還可享受七八十平方米的大浴場。
8、東京上班族居住以軌道交通系統為中心,離地鐵站一分鐘或五分鐘路程,房價和房租都相差很大。
9、朝日電視臺的《匠:全能住宅改造王》已經風行好幾年了,看后不得不服的是:偉大的木匠;出神入化的收納功夫;有記憶有體溫有意外驚喜的修舊如新;預算有限,創意無限,問題房子遇匠才,夢想之家不是夢。
10 、政府高級官員有公邸,國會議員有宿舍,離職或落選,就必須退房。
行
1、新干線、地鐵和巴士的運營時間誤差,以秒計。
2、凡有樓梯或扶梯處,東京站左,讓右側通行;大阪站右,讓左側通行。
3、地鐵里、巴士上、電梯里,人人縮小自己的存在感,盡量隱形,沒有大嗓門沒有火爆手機鈴聲;搶位和占位,癡漢和盜攝,很罕見。車水馬龍處,但聞引擎聲不聞喇叭聲。
4、問路容易內疚,對方太認真負責,“值得花時間幫助陌生人”的觀念取代了“時間就是金錢”。
5、走進首都市政府太容易,地鐵直接接進東京都廳,大廳有長凳和案內小姐,第 45層有免費俯瞰東京全景的展望室。而同樣容易走進去的熊本縣廳,大廳里豎著“交通事故件數表示板”,顯示本縣昨日的交通事故死傷者人數和當月累計人數。
6、在地鐵里,你站的地方離洗手間有多少米?途經每站需要幾分鐘?下趟車何時到?一望地鐵標識即知。去哪條線走哪條路?地上有標記。車內拉環高低不同,服務不同身高的人。
7、電梯按鈕旁有除靜電手模,一按即除。巴士上有自動兌換機,可為乘客將整錢換零。火車上有插座。機場的登機口指標牌必標距離多少米。坐飛機離開日本,可帶打火機。
8、自行車若載兒童,必用兒童專門坐椅:不是設坐墊而已,而是一直保護到脖子以上。
9、騎自行車不丟人,走路不丟人,坐地鐵和巴士不丟人。東京人使用軌道交通出行占據交通出行總量的 86%,比開私家車更通暢更有效率。
10、政府的公務車數量,在全國機動車流中可忽略不計,即使把中央和地方、警用和消防、工程車和租借的都算進去。平均200輛中有一輛差不多。
公共安全
新宿區的警察
1、天氣預報很準。
2、地震預報很難準,但幾秒后必能向公眾群發短信。
3、職業制服無所不在,警察很少見。
4、防災倉庫和避難場所無所不在,避難指示路牌司空見慣,地震急救包超市有售,每家每戶人手一個。
5、凡道路拐角處,安裝凸面反光鏡。
6、凡50人以上的公共場所或辦公區,必備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給心臟病突發的人急救用的。
7、最低調的城市建筑是建筑工地。凡在施工中,必包得細密嚴實,無塵、保潔、靜音,不計成本似的。
8、路上臨時的小施工(如修理下水井、檢修線路)如臨大敵,工程車上警示燈閃爍,雪糕筒隔斷,至少兩名戴頭盔的制服人員手持橘紅色熒光棒揮舞戒備,專人導引經過的行人。
????????????????9、對方找回零錢時,無人把紙幣舉起來察看真假,即便是5000 日元(約合 308元人民幣)。
10、為了公眾健康,東京、大阪、京都、奈良,都有整個區整個區的街道“路上喫煙禁止”。煙民居然做到了。
婦
1、“女性專用車廂”設計源于日本,大多數電車的“女性專用車廂”開放時間為上下班高峰期,限定時間以外,男女均可乘坐。
2、新干線上除了設有女性專用衛生間、化妝室、更衣室以外,還針對需要哺乳的女性乘客設立授乳室。
3、車站里隨處可見戒備“癡漢は許さない”的標語,提醒女性戒備“電車癡漢”的性騷擾,也張貼諸如“拿出發聲的勇氣”之類宣傳畫來聲援因感到羞恥而不敢聲張的受害者。
4、膠囊旅館設有“女性專用樓層”,提供安全住宿空間,且價格相對男性顧客更低廉。
5、除了最近出現的“女性專用喫茶屋”,大學咖啡吧也設有女性專用空間,配備有全身鏡、化妝臺。
6、圖書館設有“女性專用席”,東京臺東區根岸圖書館的新聞雜志閱區,50 個座位中的 10個為女性專用。
7、大阪心齋橋的大丸百貨,地下一層設立400多平的“女性專用樓層”,有的百貨公司還設有“女性專用停車場”。
8、東京新宿歌舞伎町擁有超過 200 家牛郎店,作為女性解壓場所,店里只提供陪聊喝酒服務,女性入場費通常為 5000 日元。
9、女性享有 1年 6個月的育兒假,生一個孩子能拿到一次性補貼 42萬日元。
10、“家庭主婦”享有年金制度的優遇,無須繳納保險費,滿 65歲即可領取國民年金。
幼
1、無論是車站,還是百貨公司,樓梯通常都有兩層扶手,矮的一根專門提供給小孩使用。
2、一年級的小學生,必須背黃書包、戴小黃帽,這都是學校統一發放的,因為黃色醒目,小孩橫穿馬路時以此提醒過往車輛注意。
3、除了書包,每個小孩上學時都要帶若干個包:便當包、毛毯包、體操服包……每個包裝什么都有講究。
4、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日本小學校里定期舉行避難訓練,灌輸防災意識,除了防震防火演習,也有防御歹徒的模擬訓練。
5、根據日本《學校給食法》,政府向小學、初中提供學生的營養午餐,由主食、副食品、牛奶組成。
6、打火機開關經過特殊處理,且注有標識:“為了防止兒童可能出現的事故,按鈕的地方需要用力按下。”
7、博物館、游樂場、水族館等公共場所,專門設有嬰兒車放置處,公交車上也有專門放置嬰兒車的區域。
8、不僅是女廁,男廁里也設有兒童坐椅,方便帶著孩子出行的父母。
9、幾乎每家餐館都備有幾張嬰兒椅,同時提供孩子使用的餐具和水杯。
10、根據新《兒童補貼法》,未滿 3歲的兒童,每人每月可領取 1.5萬日元補貼,3歲以上至小學畢業階段的兒童,第一、第二子則為每人每月發放 1萬日元,從第三個孩子開始每人每月發放 1.5萬日元;初中學生每人每月補貼 1萬日元。
老
東京街頭的老爺子
1、數十萬職人(職業手藝人)守著日本的家族千年老店和百年老店,與店偕老,生意不大,賺得不多,但技術精湛,服務到位,產品工藝爐火純青。
2、唇膏、彩妝、護膚品、提包、絲襪、絲巾、帽子、墨鏡、防曬套袖,日本老年婦女的心態不老人,打扮很女人。
3、寶冢歌劇團是日本“國寶級”舞臺表演藝術團體,現在80%的觀眾是女性,其中尤多老年女性。
4、她們的書都有了中文版:60歲退休后開辦美容沙龍并當美容師,出版了《佐伯式肌膚愛護法》《美肌生活》《美肌革命》《美肌有道》等書,如同生產美麗的流水線——佐伯千津,現年 70 歲。92歲在兒子的鼓勵下嘗試寫詩,99歲出了第一本詩集《請不要灰心呀!》,100歲出了第二部詩集《百歲》——柴田豐,現年 102歲。
5、坐公交車和地鐵,不用太積極給日本老人讓座,他們怕給人添麻煩,不服老,甚至不愿去坐“優先席”。
6、市場上有專門替銀發族消除老年體味的香水、老年人專用冷凍食品、老年人旅行專線、老年人專用健身用品、任天堂防老年癡呆軟件、資生堂老年化妝療法、老年日托服務。
7、日本老人不帶孫輩,多因分開住的兒女要親自帶,老人有更多自由。
8、相應地,獨居老人無人照顧“孤獨死”,漸成社會問題。
9、五大法律在保障日本老人權益:《國民年金法》、《老人福利法》、《老人保健法》、《護理保險法》和《高齡者雇傭安定法》。
10、65歲以上人口仍是社會主勞力,退而不休:企業 CEO、手藝人、高速路收費員、出租車司機、旅游巴士司機、酒店服務生、廚師、超市收銀員、學校和企業保安、郵政遞送員、物業管理員……他們很敬業。
殘疾人
電車車廂內
1、每節電車車廂頭尾均設有老殘病弱優先席,且有醒目標語提醒:“優先席附近,請切斷手機電源。”車站內也隨處可見溫情的宣傳廣告:“帶著笑容讓座吧!”
2、車站設置盲文車票販賣機,配有“視覺障害者點字料金表”。
3、無障礙交通設施隨處可見,巴士、電車、新干線設有殘疾人輪椅專用通道。殘疾人乘坐交通工具時,工作人員會在車門和站臺間鋪上輔助板,方便輪椅通行。
4、無論是機場、景區還是超市,都備有輪椅供殘疾人使用,且需要時有專人提供服務。
5、殘疾人輔助汽車普及,貼有專用車標,提醒其他車輛和行人注意。
6、除了專用的“身障者用駐車場”,普通停車場也都設有殘疾人專用車位,寬度是普通車位的約 1.5倍,畫有顯眼的輪椅圖案。
7、政府和企業吸收殘疾人就業者,在熊本縣水俁市的家電回收工廠,特別為當地水俁病患者設立工作崗位,讓他們進行簡單作業。
8、公共廁所設有供輪椅者使用的馬桶和洗手臺。
9、日本的旅行地圖上,醒目地標明著輪椅可通行線路。
10、公車和地鐵限制攜帶寵物乘坐,但導盲犬除外。
垃圾
日本某地區的垃圾分類表格
1、出行最好隨身攜帶垃圾袋——日本街頭雖然很少垃圾,同時卻也很少垃圾桶。
2、日本垃圾分類不只簡單地分為可燃和不可燃,報紙雜志、瓶罐、布類、金屬類、小家電都必須分開處理,有時需要借助分類手冊才能確定垃圾的所屬類別。
3、如何正確地處理一個飲料瓶?在扔棄之前你必須先做以下幾個步驟:1、將瓶身、瓶蓋、塑料包裝分開。2、洗干凈瓶身。3、壓扁。
4、處理家庭垃圾需要嚴格遵循規定時間。以東京涉谷區為例,星期一回收報紙雜志、瓶罐類,星期三和星期六回收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則要等到每月的第二和第四個星期二。
5、家電不能亂扔。根據日本《家電回收法》,扔一臺電視機或洗衣機,需付 3000 日元左右的回收費;扔一臺電冰箱費用稍貴,需要 5000日元左右。每臺家電上掃描有購買者資料,如果不按照指定渠道進行回收,將會被處罰。
6、警察署在住宅區醒目位置立有牌子:“不法投棄是犯罪!”根據日本《廢棄物處理法》第 25條:非法丟棄垃圾者,將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及罰金 1000 萬日元。
7、哪怕是同一個城市,日本每個區的垃圾分類方式也有所不同。目前垃圾分類最細的地方是德島縣上勝町,只有 2000 人的小村莊,將垃圾細化成了44種分類。
8、日本的首都在東京,但日本的“環境首都”卻在熊本縣水俁市。現在水俁市把垃圾分成24類進行回收,并在市內各地設置了300 多個資源回收站。
9、在日本,遛狗是一件麻煩事:主人必須隨身攜帶小鏟子和垃圾袋,以便隨時處理狗糞,還要帶上礦泉水瓶,用來沖洗狗尿。小區里也會見到這樣的口號:“不要因為寵物的糞便給別人帶來麻煩。”
10、日本的垃圾處理設施(垃圾焚燒廠、垃圾中轉站、再生利用資源回收中心等)對公眾開放,只要提前預約就能參觀見習。
國寶
1、在日本旅游,不可避免會撞見“國寶”二字。日本《文化財保護法》將日本現存“有形文化財產”命名為“國寶”,截至 2012年,已有 217棟建筑物(包括城池、寺廟、神社)和 868件美術工藝品(包括繪畫、書法、雕塑、青銅、日本刀等)。
2、游客可以參觀“國寶”的維修。位于兵庫縣的姬路城,目前正在開放“天空之鷺”見學設施,向公眾開放大天守閣修復工程,游客可以在海拔100 公尺高的參觀臺上觀賞到屋頂和墻壁的修復情況。
3、“國寶”也有結束曲。和其他景點常常聽到的“催客”廣播不同,下午五點半,姬路城會播放一首《友誼天長地久》,以此提醒游客一天的開放時間即將結束。
4、“國寶”也有動漫形象。許多宣傳冊上,都精心設計了萌化的城池形象,還會出售與海賊王、Hello Kitty 等動漫合作的限定紀念品。
5、游客可以成為“國寶”城主。位于京都的二條城,為了即將進行的大修籌集資金,正在面向社會征集“一口城主”。只要捐款 1000 日元以上,即可擁有“二條城城主”頭銜。
6、寺廟類的“國寶”通常設有“寫經場”,參觀者可在此處抄寫佛經。在京都的金閣寺,“寫經場”從早上 9 點開放到下午 4點,抄寫一份《般若心經》,通常需要 60 分鐘。
7、另一座“國寶”南禪寺,則提供按照五十音圖分類“禪語”的書簽,參觀者可免費自由拿取。
8、為了保護“國寶”,大多數寺廟是需要脫鞋進入的,有的寺廟專設茶室,不到 1000 日元即可以享受正宗日式茶道與庭院之美。
9、“國寶”門前通常會有一張指示地圖,注明特定的吸煙處,除了此處其余地方均為禁煙區,違反者處于 1000 日元的罰金。
10、京都的“國寶”之一清水寺,寺廟門口長長的清水坂和二、三年坂,也是游客青睞的場所,小街上的店家,配合著清水寺的開放時間營業,到了下午6點準時打烊,絕不貪戀。
(本文轉載自《新周刊》別冊《細節日本》,原題《日本的100個生活細節》,作者山雞哥,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