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靠自己的力量開創自己美好的人生,第一步,他應該擁有一個“大的有點過頭”的夢想,擁有一個超越自身實力的愿望。
拿我來說,把我拉到今天這個位置的原動力,就是我年輕時抱有的遠大理想和崇高目標。
無論夢想多么遠大,缺乏強烈的意愿就無法實現。凡內心殷切祈求的東西定能到手。思考、思考、再思考,直至把夢想滲透進潛意識——而把夢想說出來,也是實現夢想的行為之一。實際上我們就是這么做的,結果一個超大的夢想幾乎完全變成了事實。
愿望要變成現實,普通程度的、隨便想想的愿望是不夠的,必須是“非同尋常的、強烈的愿望”,這一點很重要。“如果能那樣該多好啊”這種淡然的、可有可無的、不迫切的愿望不行。愿望強烈的程度,促使你睡也想、醒也想,一天24小時不斷地思考,透徹的思考。從頭頂到腳底,全身充滿了這種愿望,如果從身上某處切開,流出來的不是血,而是這種“愿望”。
抱著這樣的愿望,聚精會神地、一心一意地、強烈而透徹地進行思考,這就是事業成功的原動力。只要思考達到每個細節,目標就一定能實現。事先能夠清晰看到的事物,最后一定能以“完美無缺”的狀態出現。相反,事先形象模糊的事物,即使做出來,也達不到“完美無缺”。這是我在人生的各種經歷中體驗的事實。
以打掃衛生為例,每天琢磨改進的人,說不定什么時候就開起保潔公司,當上老板,承接大樓清潔工作。而不肯動腦筋,只求完成任務的人,只能永遠當清潔工,天天掃地。
只有堅信自己可能性的人,才能開創新事業。所謂可能性,就是“未來的能力”。只憑現有的能力來判斷行還是不行,就永遠無法成就新的事業,不能完成高難度的工作。相信自己的可能性,給自己設立一個超出現有能力的高目標,竭盡全力在未來某一時刻達成這個目標。這時需要的是讓“思維之火”不停燃燒。這樣做不僅能獲取成功,而且同時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所謂“不可能”,只是現在的自己不可能,對將來的自己而言那是“可能”的。應該用這種“將來進行時”來思考。要相信我們具備還沒有發揮出來的巨大力量。
志向高遠固然重要,但要實現它,卻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踏實認真的努力。
“已經好的不能再好了”,在我確信這一點之前,我將不惜任何努力。
要努力到神靈出手相助的地步。
“每天重復這瑣碎的工作,成為世界第一要等到何年何月?”
夢想與現實之間巨大的落差常令人煩躁不安。然而,人生就是“今天”的不斷積累,就是“現在”這一刻的不斷延續,如此而已。此刻這一秒的積累就是一天,今天這一天的積累就是一周、一月、一年。當意識到的時候,我們已經登上了原以為高不可攀的山頂——這就是我們人生的狀態。即使你急功近利,明天也不可能跨越今天提前到來。到達你向往的目的地,沒有“一跨千里”、即刻可到的捷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實現遠大的理想,只能靠一步一步、一天一天踏實努力的積累。
滿懷熱情,全力以赴,聚精會神,埋頭于眼前的工作,專注于現在的每一個瞬間,這樣就能展望明天,開創美好的將來。認真過好今天,這是最重要的。無論你揭示的目標多么遠大,沒有每一天腳踏實地的努力,沒有日積月累的業績,就沒有成功。偉大的成果都來自于辛苦努力的積累。
但是,有的人對自己的工作怎么也喜歡不起來,那又該怎么辦呢?姑且一心不亂、拼命投入工作再說。在這過程中,痛苦會生出喜悅。“喜歡”和“投入”是硬幣的正反兩面,兩者之間是因果循環的關系:因為喜歡就會投入工作;在投入工作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喜歡。所以開始時即使不太情愿,也要在心里反復自我安慰說:“我正在干一件了不起的工作”,“從事這項職業是我的幸運”。這樣的話,對工作的看法自然地發生變化。不管什么工作,只要拼命投入就會產生成果,從中產生快樂和興趣。一旦有了興趣,就會來干勁,又會產生好的結果。在這種良性循環過程中,不知不覺你就喜歡上了自己的工作。
在你討厭工作,覺得難以忍受時,你還是要多加忍耐,要下定決心朝前走,要發奮努力,這將改變你的人生。這時重要的是“戰勝自己”,就是抑制利己的欲望,不能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做不到這一點,任何事情都做不成,自己的能力也不可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不要老是忿忿不平,不要讓憂愁支配自己的情緒,不要煩惱焦躁。為此,要全力以赴、全神貫注投入工作,以免事后懊悔。我們強烈祈求某種愿望一定要實現,并為此拼命奮斗,而這種愿望是擺脫利欲之心的高尚的理想,那么它就一定能實現,而且能夠長盛不衰。
前面有兩條路,選哪一條?當你彷徨時,我勸你擺脫一己的私利,選擇那條“本來該走的路”,即使是一條布滿荊棘的路——勇敢地選擇“不圓滑”、“不得要領”的生存方式。
不過用長遠的目光看,正確的哲學知道下的行為,決不會帶來損失,即使有一時的損失,后面必有回報,而且可以避免大錯。
每個人來到世上,都帶著各自固有的命運。命運的來龍去脈難以知曉,但是我們的人生卻處在命運的引導或影響之中。我們確實被某種超越自己意志和愿望的命運之神所支配,它把我們的喜怒哀樂拋在一邊,猶如奔騰的江水,裹挾著我們,一刻不休,滔滔流入大海。
在青少年時代,盡管生活充滿挫折,我依然不懈地追求理想;當上了經營者,在經營企業的實踐中,我追求正確的經營哲學,依靠這種哲學,帶領大家走向了成功和繁榮;從經營第一線退出后,通過對佛教的信仰,我反復思考人生的意義。
年輕時我干什么都不順暢,希望屢屢落空。為什么我的運氣這么差、這么倒霉呢?我的人生為什么如此不順呢?難道老天爺拋棄我了嗎?我牢騷滿腹,怨天尤人,憤世嫉俗。在反復的挫折中,我逐漸有了一種領悟,所有這一切苦難都是由我自己的心態所引起、所招致的。
考大學第一報考志愿沒考上,只好進了一所地方大學。雖然大學學習成績優秀,但畢業時,正逢朝鮮戰爭結束,由于戰時特需而帶動的經濟景氣告一段落,經濟陷入蕭條。我沒有背景,沒有門路,就職考試屢試不中。我們這些地方新辦大學的畢業生,有時甚至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我不禁詛咒世道不公,感嘆自己命運不濟。
我這個人為什么就這么命苦呢?買彩票,前后的號碼都中獎,單單我的不中。反正再努力也是徒勞,我的心漸漸向壞處傾斜。前面已提到,我練過空手道,學了一點本事,不如干脆參加黑社會吧!之后我曾在鬧市區一家黑社會組織門前徘徊。
最終,在一位大學教授的幫助下,我總算進了京都一家生產絕緣瓷瓶的工廠。進去后才知道這家企業非常破舊而且面臨倒閉,工資遲發是家常便飯,而經營者一族還內斗不斷。
好不容易進入的公司卻是這種狀態,和我同期進去的幾位大學生一見面就發牢騷,每天商量的就是何時辭職。不久他們找到了新的工作,相繼辭職而去,最后只剩下我孤家寡人。
人是很奇怪的,一旦被逼入進退維谷的境地,反倒想開了,輕松了。既然怨天尤人無濟于事,不如將心境來個180度大轉變,干脆把精力投入工作,全身心沉浸于研究吧。于是我把鍋碗瓢盆都搬進了實驗室,逼迫自己天天專心做實驗。作為心境變化的反應,研究成果也開始顯現。看到好成果上司就表揚我,這促使我更加投入,于是又產生了更好的結果。由此進入良性循環。
我大學畢業正逢就業困難期,因為沒有門路,多次就職考試都不被錄用。既然無法正常就業,不如干脆去當一名“知識型黑社會成員”。在這個弱者吃虧的不合理社會中,加入講義氣人情的黑社會或許更有出息。當時我就抱著這種扭曲的心態,相當認真地思考過這個問題。當時如果真的走上那條路,我可能會成為一個小小的黑幫頭目,略有名聲。你心中描畫怎樣的藍圖,決定了你將度過怎樣的人生。強烈的意念,將作為現象顯現。
我27歲創建“京瓷”時,座位陶瓷工程師,我多少有了些經歷,但對于企業經營,卻缺乏知識和經驗。然而,企業里各種問題、需要決定的各種事項接踵而來,我是負責人,每個問題、每個事項,如何應對,如何解決,最終決定必須由我來做。營銷的事情,財務的事情,即使自己不懂的事情,都必須迅速作出決斷。
京瓷是我27歲時周圍的朋友幫我創辦的公司,經營企業我是外行,既沒有知識也沒有經驗,根本不知道怎樣才能把企業辦好,煩惱之余,我決定,姑且“將作為人應該做的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下去”。這個意思就是,不可說謊,不給人添亂,要正直,不貪心,不能只顧自己等等,無論哪一條都是孩童時代家長和老師教過的——長大成人后忘了的——單純的規范,就將這種規范作為經營的指針,作為判斷事物的基準。我的才能或許有限,但我擁有雖然單純卻非常有力的指針——追求做人的正確的準則。
當京瓷還是街道工廠時,面對不滿百人的員工,我反復訴說“豪言壯志”——一定要把公司辦成世界第一的公司!在當時這或許是遙遠的夢想,但同時又是我心中懷抱的非實現不可的愿望。但是,眼睛可以眺望高空,雙腳卻必須踏在地上。夢想、愿望再大,現實卻是每天必須做好單純、甚至枯燥的工作。在昨天的基礎上前進一毫米、一厘米都要揮灑汗水,把橫亙在面前的問題一個一個地解決。
京瓷還是無名的中小企業時,我就積極向外國企業推銷自家的產品。當時日本許多企業從美國引進技術,如果美國的企業認可并使用我們的產品,就會成為很好的宣傳,國內企業也會跟風,都會來采用。我當時有這個如意打算。我的英文蹩腳,卻大膽闖蕩美國,直接登門拜訪客戶企業。記得赴美前夕,我還專程去拜訪住西式公寓的朋友,請教洋式馬桶的用法,這玩意兒當時還很稀奇。那時代出洋機會難得,還是1美元兌換360日元的時候。
然而,駐美一個多月,不管我多么賣力到目標企業去游說促銷,沒有一單生意成交不說,簡直是閉門羹不斷。人生地不熟,不同的文化習慣讓我無所適從。跑得腿發軟,身出汗,得到的答復卻是一連串的“NO”,還有白費心機的徒勞感。那時的艱難辛酸至今仍記憶猶新。即便如此,我仍然毫不退縮,堅忍不拔,鍥而不舍,反復交涉后,漸漸有了成果,海外貿易逐步增加。
我不斷向員工們訴說我的志向。當然,那時既沒有具體的戰略,也沒有確鑿的計劃,不過是一個不自量力的夢想。但是在聯歡酒會等各種場合,我反反復復、不遺余力向員工灌輸這一夢想,久而久之,在潛移默化中我個人的夢想變成了全體員工共同的夢想,終于開花結果。
京瓷最初開發的陶瓷叫做“精密陶瓷”,廣泛應用于電腦、手機等高科技產品。在“精密陶瓷”的技術開發上,京瓷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并不斷有新的突破。然而,在陶瓷方面我原來完全是外行,大學的專業是石油化學、有機化學。因為就職無門,才不得不進了京都一家制造屬于無機化學的絕緣瓷瓶的企業。
沒有使用精密設備按嚴格的順序開展實驗,在京都一家破舊的電磁瓶工廠,一個初出茅廬的研究員,赤手空拳,居然做出了與世界一流的GE公司相匹敵的科研成果——這好比中彩,是偶然的幸運。但是,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樣的幸運后來竟然接二連三。我離開這家企業創建京瓷后,這種幸運讓我和我的公司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傾注燃燒般的熱情、持續付出真摯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