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试看三分钟/麻豆cheapwindows/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小泽玛利亚/91av在线网站

日本經濟文化
徐靜波最新講演錄:日本的智能制造比中國先進多少年?

徐靜波最新講演錄:日本的智能制造比中國先進多少年?

 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 靜說日本 4天前

79日,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為在日本研修考察的浙江省部分市縣書記、市長們做了一場題為 “日本的智能制造與政策目標”的報告。整場報告為2小時,由于內容實在太多,現節選其中一部分以饗“靜說日本”讀者(根據現場錄音整理)。



今天能在東京與大家相聚,我感到十分的親切,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因為我也是浙江人,我老家是在舟山。

今天我為大家來講講日本的智能制造和政策目講這個主題,要先從日本的半產業革命說起。

大家有沒有知道日本有一家公司叫NECNEC公司是日本一家很牛的公司。在60年代初,它就制造出日本的第一臺電腦。它也是日本第一家制造出人工星的公司,1972年,田中角榮首相訪華,在北京實現電視現場直播的,就是NECNTT通訊公司。NEC公司目前也是日本第一家制造出整套全自動駕駛車系統的公司。2011年,當我家家戶戶為了孩子都想一臺電腦的時候NEC公司突然宣布把電腦事業拋棄,當時這一消息震驚了日本列島。它把電腦事業賣給誰呢?賣給了我們中國的想。想之前收了美國的IBM。然后想再把日本的最牛的電腦買下來,它成了世界最大的電腦制造商。

這時的志先生的想法也許是的。但是十年去以后,回過頭來再看看電腦事業,臺式電腦,辦公室用一下,家里就基本不了。在筆電腦用的人也少了,iPad用來打游了,基本的電腦功能都集中在一個屏手機上。有了手機,就可以走遍天下。時代變了,但是我們發現聯想沒跟上,在的日子很難過。原因在哪里?因為它只是收,它自己沒有去注重研發創新,沒有向草根出生的任正非先生學

我們發現NEC公司很聰明,它在10年前就已經發現,電腦會成為“垃圾”,所以趕緊拋。三年之后,索尼公司要拋棄電腦事業,就沒人接盤了。后來政府基金公司一起接盤,到現在還年年虧損。不僅是電腦,現在除了索尼和京瓷,日本當年做手機的56家公司,把手機事業也拋了。他們認為,傳統的手機事業也會成為發展的包袱。而白色家電,對于日本企業來說,更是徹頭徹尾的“垃圾”——因為中國、韓國都已經做得很好了。

我們來關注一下:NEC公司拿了聯想的錢去干什么了呢?它開始了人工智能的研究,并因此奠定了NEC成為世界著名的AI公司的基礎。因為它賣掉的只是電腦事業,并沒有賣掉半導體技術與人才。

當年令人驚訝的NEC公司“賣身”事件,拉開了日本半導體革命的序幕。

任正非先生是我最佩服的中國民家,我什么佩服他?第一,他有寬闊的國際視,第二,他有臨危不懼的胸。第三,他有超越其他中國民和國的智慧。我到日本么多的機和半體公司,在67年之前,把手機事業全部拋棄了。那個時候,

任正非先生跑到日本,它不是像美的與海信那把人家生產線買回去,他只買人家的頭腦智慧買回去。么多的日本公司把手機事扔掉以后,就生一大批等待失業的手機工程師。許多人擔心晚上回到家,太太會他,明天你準干什么?下個月工怎么?好,任正非雇用了他。他晚上回到家的候,他告太太,我明天到新公司去上班,在東京市中心的高層辦公樓里工作,而且工會比現在高出三分之一。

華為就這樣,迄今為止已經雇用了1400余名日本的手機與IT領域的工程師,在東京、橫濱、大阪開設了4個研究所。現在我們知道了華為手機為什么這幾年發展的那么快的原因。

我去年在天津參加國際制造業論壇時做了一個主旨發言,其中說到華為的手機主要是在日本研發的,這段視頻被截取傳到網上以后,我被愛國群眾罵得狗血噴頭。但是,現在大家冷靜了,會發現我去年說的話,有一定的道理。

為什么大家喜歡華為手機?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它的照相系統很棒。為什么能夠拍出這么清晰鮮艷的照片?許多人知道,因為華為使用了德國的徠卡鏡頭。徠卡相機是二戰時戰地記者們最喜愛的相機,但是后來被日本的相機超越了。但華為就采用了這一個很有傳說的發燒級鏡頭。

手機拍照,鏡頭居然重要。其實更為重要的是成像系統,而這一個成像系統的核心是傳感器。當我們為徠卡鏡頭歡呼時,卻沒有注意到索尼傳感器為華為手機默默作出的貢獻。可以說,沒有索尼的傳感器,華為手機就拍不出那么漂亮的照片。

那么,一臺華為手機,它用了多少日本的零部件?627日,日本經濟新聞發表了一篇文章,對最新的華為手機進行了解剖,發現美國產的零部件只占0.9%,估計是以高通的芯片為主。中國自己制造的零部件,只占到4.9%。那么,日本制造的零部件有多少呢?有869個,占到整臺華為手機零部件總量的53.2%




2018年,華為從日本進口的零部件總額達到了7300億日元(約460億元人民幣),占到中日貿易總額的5%以上。2019年,預計會超過8000億日元(約506億元人民幣)。

所以有人我,他在中美開打貿候,日本是什么度?我日本是架的度,不站在美國一,也不能完全站在中國一什么呢?中美繼續打下去的話,它的8000日元的零部件就很難賣給華為。要知道,這些為華為提供零部件的日本企業,都是日本赫赫有名的大企業,除了華為,還有松下、東芝、TDK、京瓷、古河電工等,一旦它業績下滑,股票就會跌,整個日本經濟就會很大的沖

剛才我講到了日本拋棄電腦、手機、家電等一些被他們認為已是“垃圾”的東西,但是并沒有拋棄半導體技術。與以前相比,日本的半導體產品不再只做表面,而是潛入內涵,開始了“隱身”的道路。我們會發現,“Made in Japan”的產品越來越少,但是,就像拆開華為手機那樣,我們會發現,它都隱身其中“悶聲發財”去了。所以,許多人看到的只是“Made in China”的外殼,沒有看到支撐華為手機一半江山的“Made in Japan”的內涵。

那么,日本的智能制造,現在處于一個什么樣的狀態?

日本這個國家與其他國家有一點不同的是,它的許多產業的發展受到法律甚至憲法的制約。譬如,憲法規定,日本只能“專守防衛”,于是它的導彈的研發生產只能限定在200公里之內的短程范圍。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日本沒有制造遠程導彈甚至原子彈的技術。同樣,日本有一部《個人信息保護法》,街頭就不能到處裝攝像頭,人臉識別系統就有可能侵犯個人隱私。就像日本高級酒店里的電梯和客房走廊不會安裝攝像頭一樣,你不能把一位先生帶了一位女友進入房間的過程拍下來。

NEC公司擁有很成熟的人臉識別技術,我們在日本的機場入境時,那一套按指紋和對鏡頭拍照的系統,就是NEC公司10年前的產品。明年東京要舉行奧運會,NEC公司終于找到了推出自己新技術新產品的機會,選手村、比賽場館都會啟用NEC的人臉識別新系統。

索尼公司不做電腦了,但是它的感器占據了世界70%的市。然后索尼現在又發揮其娛樂文化的特色,致力于娛樂機器人的研發生產,在教育、音樂、機器人和老年人的陪伴機器人這一個域,變成了日本的第一牌子。



日本發展智能制造,有一個理念很好,就是強調“人的存在意義”,也就是說,發展人工智能,推出機器人,最不是要把人消掉,而是要構建人與機器人之間一個協調、合作、相互依存的伙伴關系。

日本社會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少子老齡化”問題。在勞動力越來越少的背景下,日本政府就算計出一個數據:日本若能導入3000萬臺可24小時工作(3倍于正常人)的產業機器人,就相當于增加了9000萬制造業勞動人口,而支付給每臺機器人的“平均月薪”僅為1.7萬日元(約1075元人民幣)。這就很好的解決了生產性和勞動人口的難題,并能保證日本在2050年前成為全世界最具競爭力的國家。

日本工業制造偏重于高端制造業和精密制造領域,汽車及零配件、機床、機器人和電子電器已成為日本工業制造四大支柱產業,尤其在數控精密機床和機器人制造上獨樹一幟。

日本機器人制造領域有哪些著名企業?我們來舉幾個例子:

第一是那科(FANUC

FANUC成立于1956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專業數控系廠家,占據了全球70%的市FANUC制造的多關機器人位居行首位。由它制造出來的汽車焊用機器人量精良,深受各大汽公司青僅這一種機器人的就已超1400日元。因此,那科被稱促使日本機器人技摘得世界第一桂冠的助推力。



第二是安川電機(Yaskawa

安川機成立于1915年,最初專業產電動機。源于對電品的深入了解和“以獨特的技社會和公共事獻”的理念,經過100多年的注研究和展,安川機如今在多個域都首屈一指。安川機制造出來的日本首個全電動式工用機器人——MOTOMAN依然被廣泛用于世界各國汽機等行

第三是川崎重工業

川崎重工起家于明治代,是日本的重工公司,非常擅制造半體清型工機器人,已經擁有四十多年的制造經驗。川崎機器人在物流生產線上提供了多種多的機器人品,在料、食品、肥料、太陽能、瓦等各種域中都有非常可量。

第四是不二越(NACHI

不二越公司成立于1928年,它在工機器人制造域一直有著良好的口碑,在汽制造也相當活躍,使用的商標是“NACHI。不二越是從原材料品到機床的全方位合制造型企。其用的域也十分廣泛,例如航天工道交通、汽制造、機加工等。

第五,是松下電器

松下集最早建于1918年,始人是被譽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先生,是著名的國際綜合性子技2005年,松下成立機器人部,開始大力推廣機器人事。在工機器人有良好市的松下,非常擅零部件的裝。松下制造的機械手臂與手指之靈活,是精密儀器制造中不可或缺的高級助手。



我們可以發現,日本的機器人制造企業,每一家都有獨的特色,在同一個域里,大家各自展,又相互協調。而支撐日本機器人制造事業的,是日本完整又先進、扎實的智能工業基礎,尤其是半導體零部件與智能系統的研發能力。

我曾去日本著名的智能生產線制造企業MAZAK(馬扎克)公司參觀,這家企業成立于1919年,今年剛滿100年。我們看到由加工中心、物流導軌、上下料機器人、自動化工裝輸送線組成的柔性自動化產線,自動完成零件的機加工過程,實現了720小時無人值守,諾大的車間里,只看到機器人忙碌的身影和物流車在軌道上回來穿梭,卻很少看到工人的作業;而上述柔性自動化單元的背后實際上是扎實的數字化基礎。首先是三維模型貫穿于設計、制造環節。鑄件毛坯在加工前通過三維掃描儀拍照識別、與設計模型比對,自動生成加工參數,實現全自動的加工過程;傳感器、機器視覺、物聯網、數據采集技術已作為成熟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參觀過馬扎克車間,就可以感悟到日本智能制造的綜合實力。



如何保證日本的智能制造可持續發展?人才的培養自然是十分的重要。日本清醒地認識到,教育是建設人工智能社會的一個最最關鍵的東西。日本政府已經決定,從2020年開始,在全國的所有小學開設編程課程,并作為正式考試課程,讓未來國家的主人們都具備良好的AI知識與適用智能化社會的技能。同時,大量吸引海外的ITAI人才,以最短的時間給予在日長期生活的人才綠卡簽證。


講完智能制造產業,我們來講講政策與目標。

日本政府是如何引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產業的呢?安倍首相在2017年就提出了么一個概念,叫“互業”

20173月份,在德國漢諾威召開的信息通訊展覽會上,安倍首相明確提出“互聯工業”的概念,發表了“互聯工業:日本產業新未來的愿景”的演講,其三個主要核心就是:人與設備和系統的相互交互的新型數字社會,通過合作與協調解決工業新挑戰,積極推動培養適應數字技術的高級人才。

    日本正在朝著超智能社會——也就是“社會5.0”方向發展,以解決一些迫切性很強的社會問題,包括老齡化、人手不足、社會環境能源制約等。日本政府每年制定政策的時候,未來的投資計劃和戰略都包含“社會5.0”的內容,包括綜合的解決方案和創新。社會5.0是現在的信息化社會的下一步方向。而要實現社會5.0,產業所面臨的最重要的方向,就把定位于互相連接的制造,也就是“互聯工業”。



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解讀,作為日本國家戰略層面的產業愿景,“互聯工業”強調“通過各種關聯,創造新的附加值的產業社會”,包括物與物的連接、人和設備及系統之間的協同、人和技術相互關聯、既有經驗和知識的傳承,以及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聯。其中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熟練的技術員和年輕的技術員相接,實現技術的傳承,由此創造更多的價值。而在整個數字化進程中,需要充分發揮日本的兩大優勢:高科技和高現場力,構筑一個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人為本的新型產業社會。

為了推進“互聯工業”,日本經濟產業省確定了今后努力的產業方向。日本今后將在5個重點領域尋求發展:

1,無人駕駛?移動性服務

2,智能制造和機器人

3,生物與材料、

4,工廠?基礎設施安保

5,智能生活

以上這5個領域都是采取了交叉式的各種政策來推進的,主要是三類橫向政策:一是實時數據的共享與使用,二是針對數據有效利用的基礎設施建設(如培養人才、研究開發、網絡空間的安全對策等);三是國際、國內的各種橫向合作與推廣(如向中小企業的推廣普及)等。



另外,日本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來推動工廠智能化以及物聯網在制造業的應用。一方面是示范應用案例的整理和可視化(制造白皮書、應用實例·在線地圖RRI、智能工廠示范項目、機器人引進示范項目實例說明手冊等),另一方面是建立中小企業的外部支援(建立了“智能制造聲援團”對中小企業進行支持、專家派遣、普及中小企業容易使用的的工具等),以提供技術、人員、工具的支撐。除此之外,日本標準國際化、面向制造的網絡安全、數字化人才培養、研發支撐等也都是支撐的有效手段。審視不合時宜的舊規范、舊制度,打破制度與政策的壁壘,推進智能制造與智能化社會的建設。

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和企業一起建立了新的支援體制,也就是新型“產官學”一體化合作機制。當前在日本,推進物聯網IoT發展的團體一共有三個,分別是機器人革命協會RRI、物聯網IoT推進實驗室和工業價值鏈IVI,參加者既有大學教授,也有企業技術人員,既有政府官員,也有市場行銷人員。通過新技術新發明的發表,尋求企業的贊助與共同研究,最終轉變為產品與市場。所以,日本的專利技術的轉換率高達80%,“產官學”一體化合作機制功不可滅。

聽了以上的講演,我想大家也能感知到在智能制造領域,我們中國與日本的距離。到底差距是幾年?不好評說,但我們需要追趕,而追趕的基本,是要沉下心來,從基礎研究做起!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我們是追不上日本的!

  

最后,推薦大家去閱讀一本書,叫《日本制造業白皮書》(日文名叫《ものづくり白書》)。這是日本經濟產業省發表的制造業現狀分析、問題總結與政策指導的政府文件,一年出一版,最新的2019年版已經在6月11日發表,在經濟產業省網站上的“政策”欄里可以搜到“白書”,網址是https://www.meti.go.jp。你從這一本白皮書中,可以了解到日本政府引領日本制造業的全部內容,對于我們搞好浙江的制造業,尤其是指導各位書記市長所擔當的地區的產業布局,會有幫助。

《日本制造業白皮書》是一本政策專業書,如果想了解日本更多的內容,第一,你得訂閱我的微信公眾號“靜說日本”;第二,你得收聽我的喜馬拉雅節目“靜說日本”;第三,你得去當當網、京東購買我的四本書。跟大家開玩笑了!對于大家沒打瞌睡如此認真做筆記聽完我這2小時的課,深表敬意,謝謝大家!

上一個: 日本為什么不熱衷于5G技術?
下一個: 日本“夫婦同姓”制度為何無法終結?
廣州華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廣州市番禺區西環路1165~1185號置業大廈5樓
聯系人:Ms Ma 手機:18665670715 電話:020-84788115 郵箱:cycyccy@vip.sina.com 備案號:粵ICP備16036371號-2 瀏覽量:1508289
粵ICP備16036371號-2
免責聲明
制造基地-工場電子商務-亞馬遜日本采購交流論壇智能保姆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