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雖然也有信用卡、IC交通卡,以及其它的電子商務卡和積分卡等付款方式存在,但毋庸置疑的是,日本人的購物主要還是以現金結算為主。不過,目前這種狀況從表象上看似乎正在慢慢改變之中。
其實,自從中國游客于數年前涌入日本“爆買”日貨時開始,錢多人多的大陸游客抱怨日本居然不能刷支付寶、刷微信支付的現象,就已經引起了日本世論的注意。而隨著商家為了迎合中國客紛紛引進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形式,以及媒體的宣傳和網上年輕人的炒作,一時間,日本在電子支付方面“被中國甩出了十幾條街”,甚至“中國在其它方面也將在不久的將來全面超過日本”等等議論不絕于坊間。
籍此契機,日本軟銀和雅虎日本于2018年10月15日共同出資設立了一個PayPay株式會社運營非現金結賬模式,并于同年12月初推出了一個“送100億日元”的酬賓活動,短短一個月,就使得他們開發的pay pay APP支付軟件擁有了500萬左右的用戶。安倍首相也來湊熱鬧,他于今年2月2日在戶越銀座的花店親自實驗了一把刷卡購物后,發表了感想:“開始有點緊張,卻沒想到這么簡單。”一國元首的行動就是最好的表率,自此,日本將開始普及非現金電子結賬模式的說法就開始廣為流傳。
而且,日本政府確實也早在2017年閣議中通過的《未來投資戰略2017》里,就提出了十年后,即2027年將實現40%電子付賬的規劃。借安倍使用智能手機APP付賬之東風,這段時間日本坊間甚至炒出了今年為“QR決濟元年”(即非現金掃碼付款模式)的話題。而事實上,早在去年11月6日,東京有家叫做GATHERING TABLE PANTRY的西餐館為了解決人手不足和縮減成本,就已經率先開始了非現金結賬的收款模式。據該店經營者說:進店消費的客人可以使用信用卡、交通IC卡和其它電子貨幣卡結賬。
2018年10月15日,日本軟銀和雅虎日本共同出資設立了一個PayPay株式會社,運營非現金結賬模式種種跡象,似乎都在表明日本的非現金付款模式正在朝著理想的方向發展。那么,事實果真如此嗎?非現金付帳模式到底能否被日本人接受?這種模式今后在日本究竟又能否成為主流呢?
日本人為什么不愿使用信用卡結賬?
一般人也許不大知道,日本人平均每人擁有信用卡、借記卡、IC交通購物卡以及其它電子貨幣等共計八張之多,僅信用卡平均每人就擁有兩張。但即使如此,在非現金結賬盛行的今天,日本人的非現金結賬率卻只有18%,不僅遠遠低于中國、韓國的90%以上的刷卡消費,甚至與歐美的50%刷卡結賬比率相比,也是相去甚遠。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日本還是個典型的現金主義社會,人們在進行各種消費活動時,仍是以現金交易為主。那么,在先進的日本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在日本的便利店里,信用卡支付遠不如中國和韓國那么多
最大的原因是信用卡的透支功能,稍微控制不住消費欲望便會購買用現金難以支付得起的商品,這讓保守的日本人對信用卡一直不大感冒。換言之,也就是說信用卡消費的“不可控性”讓普通日本人對信用卡望而卻步了。 其次就是信用卡擁有的消費履歷以及個人情報的顯示和記錄功能。用現金消費,干什么了只有自己知道,可如果用信用卡消費,一查消費記錄,個人隱私則完全暴露在白紙黑字上。使用信用卡消費,還有可能讓自己的個人情報被竊取,這是讓注重保護個人情報的日本人很難接受的事情。現金消費有匿名性優勢,這也成為了普通日本人不愿使用信用卡消費的原因之一。 順便提一筆,隨著近幾年訪日中國游客的大幅增加,國人在體驗日本便利、便捷服務的同時,也對有些IC交通卡不能在全境都能使用的不方便之處百思不得其解,針對此點,許多日本人也有同感,其實那正是各家IC交通卡發行公司為了保護自己的客戶群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因為如果各家IC交通卡可以并用了,也就意味著自家的客戶情報很有可能被競爭對手掌握。因此,各家IC交通卡發行公司才會寧讓消費者不便,也死活不肯讓自己的IC交通卡在別家的鐵道公司使用,這就是美其名曰“為了保護客戶個人情報所采取的措施”的借口了,實際上就是為了保護自己公司客戶情報不被其它公司掌握的小算盤而已。就只有讓來日游客包括日本人自己在內,“享受”這個便利社會的某些不便了。 第三,日本銀行界人士分析日本國民不愿使用信用卡的原因時指出:因日本治安好,很少發生偷竊等現象,而且日本幾乎也沒有假幣存在,因此,人們對攜帶現金出行、購物感覺不到不安全,這也是使得日本人對信用卡難以產生依賴性的原因之一。 日本一些小商店根本不設信用卡支付機,一是幾乎很少使用,二是因店家還需要向信用卡發行公司支付手續費,對于小額消費的客人,如果接受信用卡付款,小買賣的店家利潤就很少了。這也是我們在日本的小飯館吃飯時,偶爾會在菜單或收銀臺旁看到“消費未滿3000日元者不接受信用卡結賬”標識的原因。
借記卡和電子貨幣卡在日本的命運如何?
信用卡如此,那么,其它借記卡和電子貨幣卡在日本又是處于什么地位呢?
關于借記卡,我們也稱現金卡。是銀行發行的一種集存取款和支付功能于一體的銀行卡。據統計,每位日本人也大多擁有數枚這種卡,不過,日本人除了使用借記卡存取款之外,似乎完全忽略了借記卡的支付功能。 其實與信用卡相比,借記卡還是有著自己的支付優勢的。比如日本人不喜歡信用卡的理由之一就是信用卡的透支功能,但如果使用借記卡,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借記卡是根據自己銀行賬戶里的存款額消費的,屬于即時付賬的一種支付卡。換言之,也就是說賬戶里沒錢就刷不了卡,等于現金支付一樣。但即使如此不用掏錢包付現金也等于付現金的便利模式,日本人竟也是視而不見。至于原因,日本銀行的報告顯示,歐美等國之所以借記卡被用來廣泛使用,是因為歐美把過去經常使用的支票支付方式改為借記卡支付后,借記卡才被普遍用來在消費中使用的。與歐美相比,普通日本人本來就沒有使用支票的歷史習慣,當然也就不存在把開支票交易的習慣改為使用借記卡了。而且,日本人還認為,既然有信用卡可以用來消費,那么,也沒有必要再使用借記卡了。即使是信用卡,平時都幾乎很少使用,當然更不會使用借記卡了,這也算是借記卡在日本人思維邏輯下的悲哀吧。
現金結算的發達,導致了ATM機隨處可見,甚至還有這樣的ATM移動車
不過,像IC交通卡,如西瓜卡、pasmo、manaca、icoca,以及一些其它電子貨幣如充值卡、積分卡等,在日本則展現出了他們強大的生命力,其利用率遠遠高于其他國家。其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電子貨幣卡主要是作為小額消費,像西瓜卡最多只可充值2萬日元,在消費上處于完全可控的范圍,安心而又便利;另一個就是電子貨幣卡的積分和“割引”(打折)制度,在日本如果使用現金,是沒有任何積分和折扣的,但使用信用卡和電子貨幣卡等,則一般都有積分加算,或折扣優惠。像用IC交通卡購買車票,就比現金便宜,購物同樣有折扣。而積分制度嘛,不用說,積少成多,就能用積分換到一件商品,或者利用積分購物,享受在原價的基礎上得到利用積分的優惠。這即算是滿足了人們占點小便宜的心理,還給自己帶來了一點期待的小確幸。在這一點上,倒是不分富人窮人,人同此心的。就像在一個電視對談節目中看到過的曾經的大富豪堀江貴文(門戶網站活力門原總裁)講述自己過去趣事兒時表示的那樣:"記得24小時便利店羅森曾經搞過只要來店購物就贈送一個積分的活動,那段時間,自己只要是去便利店,就必去羅森,三過別的便利店也不入,拐彎兒繞遠兒也去羅森。”雖是趣話,但想想日常所見的日本人在超市購物時哪怕是用現金結賬,也都要拿出信用卡等交給收銀員加積分的場景,從中就也可看出日本人對積分功能的重視了。
智能手機APP掃碼付款模式的前景如何?
那么,在全球范圍包括日本政府都在推行掃碼付款的新結賬模式的大環境下,掃碼付款模式在日本又是否能被接受并普及呢?
目前受其他國家,特別是來日中國游客掀起的支付寶、微信付款之影響,面向中國游客的店家紛紛引進掃碼付款模式,引起了日本人在網上、電視節目里持續的熱議。對在日本最終能否真正實行掃碼付款模式也是一直討論來折騰去,結果是贊否兩論。 現金仍是日本主要的支付方式
贊成的認為,如果日本不全面引進非現金的掃碼結賬模式,那么,日本將被歐美、中韓等已經大范圍實行了掃碼付款模式的國家越甩越遠,成為落后國家。甚至由于不能普及這種付款模式,會使得外國游客倍感不便導致赴日旅游人數減少,進而影響到安倍政府的“觀光立國”大計,乃至使得2020年將在東京召開的奧運會都受到影響。估計這也是政府欲推進非現金結賬模式在日本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日本年輕人受網絡、傳媒的渲染和喜歡便捷生活方式的影響,尤其是現代的日本年輕人對傳統觀念持反對想法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因此,可以說年輕人對此舉措大多數是舉雙手贊成的,而他們也將是非現金結賬模式的實踐者、先頭軍。 那么,持反對意見的人又是怎樣的想法呢?這些人(是大批的人)因其現金主義的思維習慣,本身就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尤其是會暴露自己隱私的新生事物。而掃碼付款恰恰會暴露出個人的許多隱私。正如前面所述的那樣,掃碼付款同樣會在付費記錄上留下去哪兒消費了,買的什么東西等等個人信息,而有心人通過這些就會推斷出付款人的去向、個人嗜好、消費傾向等等。尤其是日本人雖不忌諱性,但在買與性有關的商品時,還是特別重視個人隱私保護的。但一旦使用掃碼付款,那就是留下了赤裸裸的“買性“證據,這絕對是不可商量之大事兒。僅從此點,相當一部分日本人對政府推行掃碼付款會有著骨子里的抵觸情緒。 不贊成掃碼付款方式的人還有一個表面上貌似有理的理由,他們說:用掃碼付款方式,并不一定就是真的便利。比如在收銀臺交錢要先打開手機,啟動付款用APP,然后還要等待收銀員啟動掃碼付款接受系統,最后還要付款、確認等等,一系列手續下來,還不如直接“排出幾文大錢”來的方便。這確實有點強詞奪理了,因為現金付帳同樣存在著掏錢包、準備錢、付賬、找零等手續,所以,以此為理由,不過是在找借口反對罷了。 還有一批人是真心反對掃碼付款的,這批人大多是老年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至今仍在使用老年人專用的大字號翻蓋手機,又怎可能會使用APP付款呢?這倒確實是個問題,而且是大問題,因為日本的老年人退休金豐厚,已經成為了日本個人消費的主力軍,又有哪家店家愿意把他們拒之門外呢?如果他們去了前面介紹的東京那家新開的只接受非現金結賬的餐廳用餐,在結賬時掏出一張“福澤諭吉”(一萬日元紙幣的頭像人物),難道店家不收么?如果真的不收,不僅是自己的損失,據說拒絕用現金結賬還涉嫌觸犯日本的某條法律呢。
日本人的現金付賬模式短時期內難以真正改變?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已經大致能預測到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日本人將依然故我的繼續著他們已經定型的結賬模式。這從現在每到“給料日”(發工資的日子),日本銀行的取款機前就依然會排起長龍已足見一斑。那些都是剛剛拿到“給料”(工資)的日本人在排隊取現金,從這些足以看出日本人對現金的固執,這種對金錢的認識與使用方式并不是輕易就能改變得了的。
可以說,非現金結賬模式,尤其是掃碼付款模式到底在日本能走多遠,在短期內還真就是個未知數,正如贊成掃碼付款的日本人指出的那樣,沒準兒日本將成為非現金結賬模式全球化的拖后腿的國家。這話雖然有點危言聳聽,但以日本人的國民性,要在短期內能解決這個問題還真是無法期待的事兒,最大的可能是刷卡和現金支付兩種付款方式并用,直到愿意接受非現金結賬模式的人成為主流社會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