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往前推121年,1899年(明治32年,清光緒25年),從美國工作回來的電信工程師
巖垂邦彥出資54%,和美國西部電氣公司(現在的阿爾卡特·朗訊)成立了日本歷史上第一家合資公司,取名“日本電氣株式會社”,生產電話交換機。
“日本電氣”公司名稱,現在用英文表示,叫“NEC”。
1958年,NEC制造出了日本第一臺商用電腦,并投入使用。
1970年,NEC制造并發射了日本第一顆人造衛星。二年后,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問中國,要與中國恢復邦交正常化。當時,日本政府提出,田中首相抵達北京的瞬間,要進行電視現場直播。NHK負責拍攝,NEC利用自己的衛星,首次實現了中日兩國間的電視現場直播。
2018年,為了揭開人類起源的奧秘,NEC制造并運營的日本探測衛星“隼鳥2號”,經過長達3年半的飛行,飛抵遠離地球3.5億公里的小行星“龍宮”上空,成功實現了地面著落與探測,并現場圖像直播。著落精準度誤差僅60厘米。第二年,為了取回“龍宮”地下巖土,“隼鳥2號”準備對“龍宮”地面實施爆破,結果發現,原先設定的爆破點是一對亂石。NEC通過遠程觀察和計算,最后找到了6平方米的一塊空地,成功實施了爆破,并從地下取回了巖土。目前,“隼鳥2號”正攜帶“龍宮”地下巖土返回地球,預計今年12月6日著陸,回到NEC人的手中。“隼鳥2號”的制造與運營,創造了7項世界第一。
這是NEC輝煌的歷史與業績。
但是,世界金融危機之后,NEC開始走下坡路,經營出現了嚴重困境,決算報告書上紅旗飄飄。
當時的NEC社長是遠藤信博,他做了三件斷臂之事:
第一,NEC分階段將電腦事業賣給了中國的聯想集團。第二,NEC放棄手機事業(僅進軍中國市場就損失了400億日元,約26億元人民幣)。第三,2014年,拱手出讓互聯網服務事業(ISP事業)。
取而代之的是,“社會問題解決方案事業”。也就是將原先以技術、產品為中心劃分的商業單元體制(BU),改變為以行業為中心,向利用信息通信技術(ICT)解決社會問題的企業轉型。
遠藤社長將這一場改革,稱之為“NEC結構大改造”。
但是人們反復在問:NEC還剩下什么?
層層剝離之后,其實NEC公司最后只剩下了半導體技術與系統開發能力,能支撐NEC臉面的產品,幾乎都已經拋棄。
2016年,遠藤信博將公司的接力棒交給了新社長新野隆。在公司董事會上,遠藤對新野說了一句話:“NEC的復活,全靠你了。”
新野社長說:“用技術制造產品實現大量銷售的時代已經結束,那么,接下來,NEC應該成為什么樣的公司?復活的路到底在哪里?這是我們不得不認真考慮的問題。”
新野社長
新野隆走馬上任后,將公司出售相關事業所獲得的資金,全力用于AI技術的研發。他認為,NEC的所有資本,就是半導體技術與系統開發能力,擁抱AI時代,用AI技術來解決未來社會的各種問題,這是NEC復活的唯一之路。
新野社長推出了NEC復活三部曲:
第一部:開發人工智能技術。
第一項技術,是臉部識別技術。
NEC的臉部識別技術,最近已經實現了戴口罩、戴帽子也能識別的水準(外觀形象識別技術)。但是,NEC的臉部識別技術,不只是為了治安監控之用,而是為了創造一個“一張臉走遍天下”的商業環境。
最近,NEC公司與和歌山縣白浜町政府開展合作,在白浜町這一旅游業為主的海濱城市,打造一個“臉部識別社會”。
具體的模式是:當一位外地游客走出機場,乘車來到白浜町的酒店,憑臉入住。游客到居酒屋喝酒,憑臉結賬。游客到商店買東西,憑臉算錢。一切費用,均從個人信用卡中事后扣除。同樣,白浜町的2萬余名居民,每個人的臉,就是一個ID,在町內的所有消費、認證,均憑一張臉結算和確認。
白浜町
NEC的臉部識別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原計劃在近日開始舉行的東京奧運會,30萬名各國選手和工作人員,均采用臉部識別認證系統。據稱,NEC的這一技術的系統能力,是在一分鐘內同時精準識別3000人。這就意味著,運動員和選手,甚至觀眾可以成群結隊涌入會場,而不需要一一排隊識別。
2020年5月14日,美國國立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對世界各國的臉部識別技術進行了評估,NEC的臉部識別技術的誤差率為一百億分之一,識別速度為2秒,技術水準為世界第一。
目前,NEC正在研發的認證技術,除了臉部認證和虹彩認證之外,還有指紋與掌紋認證、指靜脈認證、聲音認證、耳音響認證,這六大認證技術,總稱為“Bio-IDiom”。
第二項技術,是AI預測分析自動化技術。
預測分析自動化技術是指從企業擁有的龐大數據中找出特征量,然后自動生成預測模型,并用于將來的預測。雖然日本其他公司也在開發這一項技術,但NEC的技術在兩個方面具有獨到之處:
一是在開始分析之前,可以修正數據格式和格式的偏差,即使數據庫中保存的數據有重復、誤記、表記不正確等問題,也能通過自動清除、修改、規范化等方法提高數據的質量。
二是,對于AI所生成的預測結果,能夠給出為什么會生成如此預測結果的證據,供人們確認,從而使預測結果脈絡清晰,有據可查,更為精準,防止出現預測結果的“黑匣子問題”。
早在2017年秋天,NEC與日本航空公司共同實施了會員機票購買力預測。訪問日本航空公司網頁的日航會員到底有多少人會購買前往夏威夷的機票?結果,NEC的AI分析自動化技術所預測的結果,與實際購買機票的會員數基本一致。
NEC正在研發的飛行汽車
第三項技術,是非接觸技術。
這一項技術的核心,主要將用于醫學、零售等領域的檢測。患者無需抽血和使用其他檢測設備,就可以通過非接觸技術,瞬間測出血壓、心跳、體溫、血糖等數據,便于遠程醫療使用。而這一項技術,還將廣泛用于超市、便利店等無人店鋪的購物與結算。
第四項技術,是遠程控制技術。這一遠程控制技術,上到宇宙的衛星遠程控制,下到潛水艇和深海探測船的海底遠程控制。然后再細到無人駕駛農業機械、建筑機械的遠程操作,以及遠程手術。
第五項技術,是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駕駛支援系統
這一項技術,能夠在通信環境惡劣的情況下,也能夠對出現通信信號延遲的自動駕駛汽車,實時共享周邊信息,為自動駕駛汽車在信號弱,駕駛環境復雜的狀況中,實現最為安全的駕駛。
第二部:共創
新野就任社長之后,摒棄了NEC獨闖天下的企業傳統,而是尋求與其他企業的事業“共創”,實現“共創雙贏”。
新野認為,人類進入AI時代,自己研發、自己生產、自己獲利的經營模式已經結束,更多的是需要實施伙伴合作,通過合作,做大做強。
AI預測分析自動化技術是NEC未來的盈利支柱事業,但是,NEC把這一事業的總部設到了美國的硅谷,不僅吸引獨角獸企業參與,同時吸納世界風投公司的參與,把這一技術在短期內打造成一項世界頂尖技術,并實現快速盈利。
NEC在2020年4月,宣布與日本樂天公司合作,首次在世界網絡通訊領域,利用云端有效控制運營成本的“虛擬化”技術,與樂天公司一起,共建5G基站,并實現基站設備的小型化、輕量化、低能耗。同時開發出能夠控制通信線路的技術,使得通信速度的控制簡易化,提升5G系統的通訊質量。兩家公司計劃運用這些技術打造獨自的5G系統,并從2021年開始,向海外市場銷售。據說,其制造成本可以與華為媲美。
6月25日,日本最大的通訊公司NTT宣布與NEC公司開展全面合作,NEC接受NTT的出資,讓NTT占股5%,成為NEC的第四大股東。這一合作的目的,就是要聯合研發6G技術,并實現6G技術與6G通信設備的研發制造一體化,以此來打拼國際6G市場。
第三部:打造“第二個NEC”
2018年,NEC決定,將海外事業的業務與管理權限、責任實行一元化,徹底改變長期赤字的狀態。
這幾年,海外事業營業額占了NEC集團銷售總額的20%左右,但是,一直有數十億日元(約數億元人民幣)的赤字。
為此,NEC將海外事業統合為“世界BU”組織,不僅要實現海外事業的扭虧為盈,同時要把海外事業打造成“第二個NEC”,讓海外事業的營業額最終能夠達到50%左右。
2018年,NEC相隔23年,第一次收購海外企業,耗資713億日元(約46億元人民幣)收購了英國國家警察局參股的保安IT公司“NPS”,將臉部識別技術與指紋識別技術等安保系統,通過這一家公司,為英國警方建設全國安全監控網絡。同時以此來打開整個歐洲市場。
通過這三部曲,NEC公司有沒有出現復活的征兆?
我們來看看NEC公司的最新年報,到今年3月為止的2019年度,NEC公司營業額增加了6.2%,達到3萬952億日元(約2041億元人民幣,)尤其是國際業務的營業額增加了20.6%,達到了4938億日元。而營業利益猛增了120%,達到1276億日元(約84億元人民幣),不僅實現了增收增益,而且利潤額相隔23年,創下了最高額。
復活的路還很長,但是,NEC已經看到了曙光。